曹宝网 -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bǎi ]

读音:bǎi

拼音:bai

简繁:百

五笔:DJF

五行:暂无

部外:暂无

五笔:DJF

笔画:6画

吉凶:吉

仓颉:MA

结构:上下

郑码:ANK

四角:10602

区位:1657

统一码:767E

异体字:?,佰

英汉互译:one hundred,numerous,many

笔顺: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[ lǐ ]

读音:lǐ

拼音:li

简繁:裏

五笔:JFD

五行:火

部外:暂无

五笔:JFD

笔画:7画

吉凶:吉

仓颉:WG

结构:独体字

郑码:KBVV

四角:60105

区位:3279

统一码:91CC

异体字:裏,裡,里

英汉互译:unit of distance,village,lane

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横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1702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
1995年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467
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
起源

百里姓主要源自:姜姓。

百里(Bǎi lǐ )姓源出有:

单一源流:源于姜姓,百里奚,曾出游诸国。他曾至齐国,遭弃用,又至周王室,仍不为用。后入虞国,官为大夫,以佐虞侯,称其为“百里傒”,简称“百里奚”,字里,又字井百、子明,亦称百里子或百里。

周惠王姬阆二十二年(晋献公姬佹诸二十二年,秦穆公嬴任好五年,楚成王芈頵十七年,公元前655年),虞国君主贪图晋献公假意赠送的宝马珍玉,不顾百里傒、宫之奇等大夫们的反对,借道给南下伐虢国的晋国军队。晋军在灭了虢过的回师途中,顺手牵羊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。此后晋国大夫荀息还专门去虞国找回了宝玉和良马,当面归还给晋献公。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,十分得意地说:“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,没有变样;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,比去年大一岁了。”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那一丁点小利,置国家利益于不顾,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,这段历史形铸就了千古成语“唇亡齿寒”、“假虞灭虢”。不久,秦穆公向晋献公求亲,晋献公就把女儿嫁给他,同时把百里傒也当作为陪嫁的奴仆送往秦国。百里傒不甘心做奴隶,便在中途逃跑,逃到宛城(今河南南阳)时被楚军把他当作奸细绑了起来,问他是做什么的?他说自己是虞国人,亡国出来的逃难的。楚人便叫他养牛,不久百里傒养的牛比别家的都强壮,楚人便称他为“看牛大王”,连当时的楚成王也知道了他的名号,就叫他到南海去喂养战马。

秦穆公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,一直在收罗人才,当他听说百里傒是个有才干的人之后,便下决心要把他追要回来。他怕用重金去赎会引起楚国对百里傒的重视而不放,就按照当时奴隶的身价,用五张黑羊皮把百里傒作为逃奴赎回来了。后来秦穆公亲自与百里傒交谈后,发现其果为一贤德之才,对他大加赞赏,立即敕封为上大夫,再赏赐百里之邑。因此世人又称其为五羖大夫、百里大夫。“羖”,就是完整的母黑羊皮。百里傒感激秦穆公的知遇之恩,遂竭力扶持秦国,任秦大夫七年后,与蹇叔等共同辅佐秦穆公,终使秦国成为举足轻重的春秋霸主之一。相传,百里傒逝世后,秦国“童子不歌谣,舂者不相杵”,以示对他尊重和哀悼。后世子孙敬先祖百里傒之德,就沿用他的出生地虞国百里乡为姓氏,称百里氏。这在史籍《通志氏族略》中有记载:“秦大夫百里傒之后,其先虞人,家于百里,因氏焉。”

百里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百氏、里氏、奚氏者,亦有有以先祖之字为井氏、明氏者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百里氏以及分衍之里氏、奚氏、井氏、明氏族人皆尊奉百里傒为得姓始祖。

百里氏复姓是古老的汉族姓氏,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台湾省则没有。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四百六十七位门阀,望族出新蔡郡、京兆郡。百里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百里氏源出姬姓,春秋时代,有一位辅助秦国君主秦穆公,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一霸的人物,叫百里奚。百里奚是秦穆公的宰相,被人称为“五羊大夫”,因为他是秦穆公用五只大肥羊换来的,他就是百里姓的始祖。百里奚出身贫苦百姓家,但勤奋学习,又有才干,炼就了一身胆识和本事,他到过许多国家,都不受重用,最后秦穆公用羊将他从楚国换来,任命为宰相,成就了大业。百里氏望居新蔡郡(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地区)、京兆郡(相当于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)。

新蔡郡: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,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。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,故名,也称为新蔡。汉朝设置新蔡县。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,即治新蔡(今河南新蔡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。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。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。

京兆:亦称京兆郡、京兆尹,实际上“京兆”不是一个郡,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,“尹”为其太守。西汉太初元年(丁丑,公元前104年)改右内史置京兆尹,为三辅之一,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(庚子,公元220年)改京兆尹为京兆郡,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。曹魏黄初二年(辛丑,公元221年)封皇子礼为秦公,以京兆郡为秦国,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。魏明帝青龙三年(乙卯,公元235年)封皇子洵为秦王,改京兆国为秦国。齐王(曹芳)正始五年(甲子,公元244年)改为京兆郡,今西安,下属五县,除周至、户县外,均在辖区内。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,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。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、前秦和后秦、西魏、北周相继建都长安(后秦称常安),均在此设置京兆郡(或尹)。隋、唐两朝均都长安,另建新城。隋朝时期称大兴城。唐高宗永徽四年(癸丑,公元653年)改名长安城,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,以雍州为京兆府,置京兆尹。以上称京兆者,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。隋、唐两朝均设京兆尹(郡、府)或雍州,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、大兴(唐改为万年)等二十余县。唐朝以后,长安城不复为都,发展受到一定影响,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。金、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(路),此“京兆”与建都之地无关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、华阴以西一带地区。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,府尹为京兆尹,符合金朝以前“京兆”之意。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“京兆”之称。

新蔡堂:以望立堂。

京兆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百里bǎi lǐ
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秦百里奚之后。出自姬姓。其先虞人,入秦,受邑于百里,因氏焉。”望出京兆。可参见“百”、“白”二条。

二、百里

百里姓分布:山西平陆曾有此姓,见《平陆县志》。

百里姓起源:系自姜姓。周太王五世孙虞仲,受封于虞,晋献公灭虞,执其大夫井伯奚。使媵(陪嫁奴仆)伯姬于秦,秦以奚为大夫,食采于百里,因号百里,奚地在唐泾龙之间,马璘败吐番众于百里,即其地也(此指唐时百里城,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)。奚之子视,以百里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一说,百里奚系出姜姓,见《姓源》。

百里姓名人:

百里视,字孟明,春秋时秦国大将。百里蒿,东汉时封丘人,徐州刺史。

郡望:京兆。

变化:一作〔伯里〕。

历史名人

百里姓古代名人

百里奚春秋,秦国大夫。亦称百里子或百里,名奚,宇里,又字井百、子明。春秋时宛(今南阳)人,一说虞国(今山西省平陆北)人。少时家境甚贫,颠沛流离,后出游诸国,到齐国,不被任用;又至周,仍不被任用;后被虞公任用为大夫,晋灭虞后被虏,作为陪嫁之臣被送往秦国,因秦穆公以媵臣待之,出走至宛,为楚人所执。后秦穆公闻其贤,用五张黑牡羊皮将其赎回,授以国政。称为五羖大夫。任秦大夫七年后,与蹇叔等共同辅佐穆公建立了霸业。相传他死后,秦国“童子不歌谣,舂者不相杵”,以示对他尊重和哀悼。百里奚在当时是其贡献是多方面的,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。,为统一中华奠定基础,1、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,对以后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,形成大一统的中华帝国,奠定了基础。孔子在一次与齐景公的交谈中,曾经谈到秦国。齐景公问,秦国从一个弱小的西方狄戎之国,变强的原因是什么?孔子说:秦国国小,但志大。“其谋也和,法无私而令不愉。”秦穆公和百里奚谈了三天,然后授之以政。这种情况,若不称霸,也就很少有的了。,提倡教化开启民智,2、百里奚提倡教化开启民智,对今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迪作用。百里奚个人品质高尚,是完美人格的化身,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。唐宋以前,南阳城西就有百里奚的墓冢(七星冢)并有石麒麟,麒麟岗由此而得名。唐代时候,敬仰百里奚的大诗人李白,多次来南阳游览,感于百里奚伟业,热血沸腾,慨然留下了“秦穆五羊皮,买死百里奚。”和“陶朱与五羖,名播天壤间。”的佳句。到宋代时候,黄庭坚路过百里奚冢,看到的是断垣和残碑,感慨系之,写下了《过百里奚大夫冢》,诗中写道:,客行感时节,况复思古人。,何年一丘土,不见石麒麟。,断碑略可读,大夫身霸秦。,虞侯纳垂棘,将军西问津。,安知五羊皮,自鬻千金身。,末世工媒孽,浮言垢道真。,幸逢孟轲赏,不愧微子魂。,亚圣孟子批驳百里奚“自鬻”到秦国的说法,是这样评价的:有人说百里奚以自己卖自己,才得以见秦穆公,可信吗?不,不是这样。这是好事的人编造的。他又说: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显达于天下,流芳于后世,是大贤,大贤的人能这样吗?

百里嵩汉朝,徐州刺史。字景山,封丘人。相传,当时天旱,百里嵩行仗所过之处,便有雨水降下,号“刺史雨”。

百里视春秋,孟明视,虞国(今山西平陆县)人,姓百里,名视,字孟明,是百里奚的儿子。秦穆公的主要将领。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,百里奚子。一说即百里奚。战国时期,秦国名将孟明视,据后世考证,是百里奚之子,名视,字盂明。

百里孟明春秋,秦国将领,百里奚之子

郡望

新蔡郡: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,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。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,故名,也称为新蔡。汉朝设置新蔡县。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,即治新蔡(今河南新蔡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。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。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。

京兆:亦称京兆郡、京兆尹,实际上“京兆”不是一个郡,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,“尹”为其太守。西汉太初元年(丁丑,公元前104年)改右内史置京兆尹,为三辅之一,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(庚子,公元220年)改京兆尹为京兆郡,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。曹魏黄初二年(辛丑,公元221年)封皇子礼为秦公,以京兆郡为秦国,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。魏明帝青龙三年(乙卯,公元235年)封皇子洵为秦王,改京兆国为秦国。齐王(曹芳)正始五年(甲子,公元244年)改为京兆郡,今西安,下属五县,除周至、户县外,均在辖区内。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,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。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、前秦和后秦、西魏、北周相继建都长安(后秦称常安),均在此设置京兆郡(或尹)。隋、唐两朝均都长安,另建新城。隋朝时期称大兴城。唐高宗永徽四年(癸丑,公元653年)改名长安城,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,以雍州为京兆府,置京兆尹。以上称京兆者,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。隋、唐两朝均设京兆尹(郡、府)或雍州,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、大兴(唐改为万年)等二十余县。唐朝以后,长安城不复为都,发展受到一定影响,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。金、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(路),此“京兆”与建都之地无关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、华阴以西一带地区。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,府尹为京兆尹,符合金朝以前“京兆”之意。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“京兆”之称。

新蔡堂:以望立堂。

京兆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百里bǎi lǐ
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秦百里奚之后。出自姬姓。其先虞人,入秦,受邑于百里,因氏焉。”望出京兆。可参见“百”、“白”二条。

二、百里

百里姓分布:山西平陆曾有此姓,见《平陆县志》。

百里姓起源:系自姜姓。周太王五世孙虞仲,受封于虞,晋献公灭虞,执其大夫井伯奚。使媵(陪嫁奴仆)伯姬于秦,秦以奚为大夫,食采于百里,因号百里,奚地在唐泾龙之间,马璘败吐番众于百里,即其地也(此指唐时百里城,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)。奚之子视,以百里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一说,百里奚系出姜姓,见《姓源》。

百里姓名人:

百里视,字孟明,春秋时秦国大将。百里蒿,东汉时封丘人,徐州刺史。

郡望:京兆。

变化:一作〔伯里〕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百里bǎi lǐ
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秦百里奚之后。出自姬姓。其先虞人,入秦,受邑于百里,因氏焉。”望出京兆。可参见“百”、“白”二条。

二、百里

百里姓分布:山西平陆曾有此姓,见《平陆县志》。

百里姓起源:系自姜姓。周太王五世孙虞仲,受封于虞,晋献公灭虞,执其大夫井伯奚。使媵(陪嫁奴仆)伯姬于秦,秦以奚为大夫,食采于百里,因号百里,奚地在唐泾龙之间,马璘败吐番众于百里,即其地也(此指唐时百里城,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)。奚之子视,以百里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一说,百里奚系出姜姓,见《姓源》。

百里姓名人:

百里视,字孟明,春秋时秦国大将。百里蒿,东汉时封丘人,徐州刺史。

郡望:京兆。

变化:一作〔伯里〕。

堂号

新蔡郡: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,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。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,故名,也称为新蔡。汉朝设置新蔡县。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,即治新蔡(今河南新蔡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。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。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。

京兆:亦称京兆郡、京兆尹,实际上“京兆”不是一个郡,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,“尹”为其太守。西汉太初元年(丁丑,公元前104年)改右内史置京兆尹,为三辅之一,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(庚子,公元220年)改京兆尹为京兆郡,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。曹魏黄初二年(辛丑,公元221年)封皇子礼为秦公,以京兆郡为秦国,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。魏明帝青龙三年(乙卯,公元235年)封皇子洵为秦王,改京兆国为秦国。齐王(曹芳)正始五年(甲子,公元244年)改为京兆郡,今西安,下属五县,除周至、户县外,均在辖区内。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,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。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、前秦和后秦、西魏、北周相继建都长安(后秦称常安),均在此设置京兆郡(或尹)。隋、唐两朝均都长安,另建新城。隋朝时期称大兴城。唐高宗永徽四年(癸丑,公元653年)改名长安城,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,以雍州为京兆府,置京兆尹。以上称京兆者,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。隋、唐两朝均设京兆尹(郡、府)或雍州,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、大兴(唐改为万年)等二十余县。唐朝以后,长安城不复为都,发展受到一定影响,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。金、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(路),此“京兆”与建都之地无关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、华阴以西一带地区。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,府尹为京兆尹,符合金朝以前“京兆”之意。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“京兆”之称。

新蔡堂:以望立堂。

京兆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百里bǎi lǐ
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秦百里奚之后。出自姬姓。其先虞人,入秦,受邑于百里,因氏焉。”望出京兆。可参见“百”、“白”二条。

二、百里

百里姓分布:山西平陆曾有此姓,见《平陆县志》。

百里姓起源:系自姜姓。周太王五世孙虞仲,受封于虞,晋献公灭虞,执其大夫井伯奚。使媵(陪嫁奴仆)伯姬于秦,秦以奚为大夫,食采于百里,因号百里,奚地在唐泾龙之间,马璘败吐番众于百里,即其地也(此指唐时百里城,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)。奚之子视,以百里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一说,百里奚系出姜姓,见《姓源》。

百里姓名人:

百里视,字孟明,春秋时秦国大将。百里蒿,东汉时封丘人,徐州刺史。

郡望:京兆。

变化:一作〔伯里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