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宝网 -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nán ]

读音:nán

拼音:nan

简繁:南

五笔:FMUF

五行:火

部外:暂无

五笔:FMUF

笔画:9画

吉凶:吉

仓颉:JBTJ

结构:上下

郑码:EDLD

四角:40227

区位:3647

统一码:5357

异体字:?,?

英汉互译:south,southern part,southward

笔顺:横、竖、竖、横折钩、点、撇、横、横、竖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[ mén ]

读音:mén

拼音:men

简繁:門

五笔:UYHN

五行:暂无

部外:暂无

五笔:UYHN

笔画:3画

吉凶:吉

仓颉:LIS

结构:独体

郑码:TL

四角:37001

区位:3537

统一码:95E8

异体字:門,閅

英汉互译:gate,door,entrance,opening

笔顺:点、竖、横折钩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1772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
1995年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469
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
起源

南门姓主要源自:子姓、姬姓。

南门姓起源一

源于天象,出自古代天文官后裔,属于以天文星座名称为氏。据史籍《史记·天官书》记载,天上有两颗大的星星叫南门星,在现代天文学中,分别指南部天穹的圆规星座和半人马星座中的两颗星,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。南门氏起源于上古时期负责掌管、观测天文之官员的后代,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,守护南天门的门神是天庭第一正神。天庭南门是所有神、怪、鬼、魔、妖奉天帝之诏进出的大门。南天门神的兵器是青、白两支利剑,剑上附有龙生的九子之一睚眦。睚眦的长相是龙身豺首,性刚烈,好腥杀,好缠斗。每当南天门神挥舞起宝剑时,就似双手各持青、白两条巨大的蟒蛇,常常一身化二,威风凛凛。后来人们学南天门神,也将睚眦刻镂于刀环、剑柄吞口或刀柄刀鞘上。

“南门”这个姓氏,很可能就起源于上古时期负责掌管、观测天文之官员的后代,是以南门星座名称为姓氏的,称南门氏,后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、门氏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

南门姓起源二

源于子姓,出自商朝大臣南门蠕之后裔,属于以先祖名号或官职称谓为氏。传说,在上古商王朝初期,君主成汤属下有位重臣叫南门蠕,在典籍《鬻子》中,就提到南门氏的始祖是南门蠕。当年商汤王朝建立之初,汤王属下有七位名臣,分别是:庆辅、伊尹、湟里且、东门虚、南门蠕、西门疵、北门侧,其中的南门蠕就是这七位重要佐臣之一。本书认为,东门虚、南门蠕、西门疵、北门侧这四位大臣的职能,绝不仅仅是负责把守王城门郭那么简单,而很有可能是负责各个方向地域的方面军最高长官,否则,四个小小的守门将领不会被列为“重要佐臣”。因此,南门蠕应当被理解为负责商王朝整个南方地区的最高军政事务长官。

在南门蠕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名号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南门氏,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,后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、门氏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南门氏族人大多尊奉南门蠕为得姓始祖。

南门姓起源三

源于官位,出自周朝时期守护城池南门之官吏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著名的清朝姓氏学者张澍在其所撰著的《姓氏寻源》中说:“必居南门者以为氏,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。”意思就是指南门氏一族的先祖,必定是古代居住于城郭南门一带的住民,或是守卫城池南门的官吏及兵将,所以或以居邑名称为姓氏,或以官职称谓为姓氏,称南门氏。后多因正南门即为午门,历朝历代帝王皆用以斩杀罪臣,称为血凶之门、具火相,大不吉,因此南门氏大都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、门氏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

要注意的是,在唐朝学者杜佑所撰著的《通典·职官》中,再也不见“南门”这一官职称谓了,此后亦然。

南门姓起源四

源于姬姓,出自周朝时期住在城池南门附近之居民,属于以居地方位名称为氏。典籍《鬻子》中提到南门氏的始祖是南门蠕。还有不少学者认为,住在城池南门附近的居民,也多有以居住地方位名称为姓,亦称南门氏。南门复姓的族人,后来绝大多数逐渐简化改成了单姓南氏。

南门氏复姓或是古老的汉族姓氏,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台湾省则没有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四百六十九位门阀。南门氏起源说法众多。中国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南门星的记载,所以“南门”可能是古天文观测者的姓氏,或负责研究天象的官吏的名称。另一种说是在商、周朝时期,负责看守南门的官员的后代有称为南门氏,或是古时居于城南门的居民的后人常以南门为姓氏。南门复姓氏后来逐渐演变成南氏。南门氏早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商汤之时可能就已经出现了。据考证,南门氏最早的得姓是“以官为氏”,发源于河内郡,望族出汝南郡。

今河南省的武陟县、汝南县,江苏省的南京市六合区,陕西省的乾县还有少量南门氏族人分布。

河内郡:晋朝人认为,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,以南、以西为河外。春秋末期楚、汉之际,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,治所在怀县(今河南武陟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、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,包括汲县。魏文帝黄初年中,河内郡析置朝歌郡(今河南淇县)改属冀州(今河北冀县),四县随之改属、后又回归河内郡。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(今河南原阳)、原武、阳武三县。属兖州(州治廪丘,今山东鄄县)陈留国的有封丘、酸枣、平丘、长垣四县,属兖州东郡的有燕。西晋时期移治野王(今河南沁阳)。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,隋、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。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。明、清两朝为怀庆府,河内县之名不变,常为治所。民国时期改河内县为沁阳县。
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元至元三十年(癸巳,公元1293年)改蔡州为汝宁府,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。明沿元制,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,称崇庄王,在此传十一世。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。民国二年(癸丑,公元1913年)废府,改为汝南县。民国十三年(甲子,公元1924年)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曾设汝南专署,1950年建汝南市,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。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,隶属驻马店地区。

河内堂:以望立堂。

汝南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南门(南門)nán mén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运城、晋城及石楼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汤七佐有南门·蝡。张澍云:必居南门者以为氏;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。”商汤时有南门蝡。《鬻子》载:“汤之治天下也,得庆、伊尹、湟里且、东门虚、南门蝡、西门疵、北门侧,得七大夫佐,以治天下而天下治。”

二、南门(南門)

南门姓分布:大陆有此姓。

南门姓起源:见《姓苑》。必居城之南门者以为氏,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。

南门姓名人:

南门蝡,汤之七佐之一。

历史名人

南门姓古代名人

南门蝡蝡通“蠕”,即南门蠕,(生卒年待考),商代人,商代开朝君主商汤的七位大臣之一,南门姓的得姓始祖,其他六位分别是庆辅﹑伊尹﹑湟里且﹑东门虚﹑西门疵﹑北门侧。他们合称“七佐”。

郡望

河内郡:晋朝人认为,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,以南、以西为河外。春秋末期楚、汉之际,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,治所在怀县(今河南武陟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、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,包括汲县。魏文帝黄初年中,河内郡析置朝歌郡(今河南淇县)改属冀州(今河北冀县),四县随之改属、后又回归河内郡。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(今河南原阳)、原武、阳武三县。属兖州(州治廪丘,今山东鄄县)陈留国的有封丘、酸枣、平丘、长垣四县,属兖州东郡的有燕。西晋时期移治野王(今河南沁阳)。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,隋、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。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。明、清两朝为怀庆府,河内县之名不变,常为治所。民国时期改河内县为沁阳县。
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元至元三十年(癸巳,公元1293年)改蔡州为汝宁府,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。明沿元制,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,称崇庄王,在此传十一世。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。民国二年(癸丑,公元1913年)废府,改为汝南县。民国十三年(甲子,公元1924年)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曾设汝南专署,1950年建汝南市,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。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,隶属驻马店地区。

河内堂:以望立堂。

汝南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南门(南門)nán mén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运城、晋城及石楼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汤七佐有南门·蝡。张澍云:必居南门者以为氏;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。”商汤时有南门蝡。《鬻子》载:“汤之治天下也,得庆、伊尹、湟里且、东门虚、南门蝡、西门疵、北门侧,得七大夫佐,以治天下而天下治。”

二、南门(南門)

南门姓分布:大陆有此姓。

南门姓起源:见《姓苑》。必居城之南门者以为氏,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。

南门姓名人:

南门蝡,汤之七佐之一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南门(南門)nán mén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运城、晋城及石楼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汤七佐有南门·蝡。张澍云:必居南门者以为氏;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。”商汤时有南门蝡。《鬻子》载:“汤之治天下也,得庆、伊尹、湟里且、东门虚、南门蝡、西门疵、北门侧,得七大夫佐,以治天下而天下治。”

二、南门(南門)

南门姓分布:大陆有此姓。

南门姓起源:见《姓苑》。必居城之南门者以为氏,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。

南门姓名人:

南门蝡,汤之七佐之一。

堂号

河内郡:晋朝人认为,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,以南、以西为河外。春秋末期楚、汉之际,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,治所在怀县(今河南武陟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、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,包括汲县。魏文帝黄初年中,河内郡析置朝歌郡(今河南淇县)改属冀州(今河北冀县),四县随之改属、后又回归河内郡。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(今河南原阳)、原武、阳武三县。属兖州(州治廪丘,今山东鄄县)陈留国的有封丘、酸枣、平丘、长垣四县,属兖州东郡的有燕。西晋时期移治野王(今河南沁阳)。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,隋、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。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。明、清两朝为怀庆府,河内县之名不变,常为治所。民国时期改河内县为沁阳县。
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元至元三十年(癸巳,公元1293年)改蔡州为汝宁府,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。明沿元制,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,称崇庄王,在此传十一世。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。民国二年(癸丑,公元1913年)废府,改为汝南县。民国十三年(甲子,公元1924年)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曾设汝南专署,1950年建汝南市,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。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,隶属驻马店地区。

河内堂:以望立堂。

汝南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南门(南門)nán mén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运城、晋城及石楼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汤七佐有南门·蝡。张澍云:必居南门者以为氏;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。”商汤时有南门蝡。《鬻子》载:“汤之治天下也,得庆、伊尹、湟里且、东门虚、南门蝡、西门疵、北门侧,得七大夫佐,以治天下而天下治。”

二、南门(南門)

南门姓分布:大陆有此姓。

南门姓起源:见《姓苑》。必居城之南门者以为氏,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。

南门姓名人:

南门蝡,汤之七佐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