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宝网 -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zhē,zhé,shé ]

读音:zhē,zhé,shé

拼音:zhe,she

简繁:摺

五笔:RRH

五行:火

部外:暂无

五笔:RRH

笔画:7画

吉凶:暂无

仓颉:QHML

结构:左右

郑码:DPD

四角:52021

区位:5359

统一码:6298

异体字:㪿,歽,?,?,?,?,?,摺

英汉互译:break off,snap,bend

笔顺:横、竖钩、提、撇、撇、横、竖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655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
1995年3311987年1982年444
明朝元朝宋朝92
北宋
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
起源

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,如有熊氏、牛蟜氏、青云氏等,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。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,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。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(如熊、牛、云等)。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(如傅说,“傅”是地名)、职业名(如巫咸,“巫”是从事占卜的人)、祖先的名号(如仲虺,是奚仲的后人)等,这类称呼固定下来也就是“姓”。

单一源流: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姓氏,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、鲜卑族折娄氏所改。据《宋事实类苑》载,折氏虽源出党项族,但似乎经过和汉人通婚,而逐渐混血汉化了。后折姓在宋代因得罪了朝廷,所以后来有许多改为“佘” 姓。

折氏,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家族,属党项族,世代尚武,占有府州(今陕西省府谷县)一角之地,在宋、辽、夏、金角逐的舞台上活跃了200多年。宋代最重视清除割据势力,为什么容许这样一个特殊家族存在?它的经济、家风、婚姻、丧葬等有些什么特点?它怎样影响着社会,社会又怎样影响了它?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。关于折氏家族,戴应新写过《折氏家族史略》一书,公布了考古调查中发现的墓志,并作了初步探索。本文利用这些材料,结合宋代文献作进一步研究。折氏家族的历史,依其不同时期的特点,可分为六个阶段(余略,见下第2楼附录:李裕民著《折氏家族研究》的详细介绍)。“折家将”以折嗣抡、折从阮、折德裔、折御卿、折赛花、折惟昌、折继宣、折克行、折可适为代表。折家为羌族折掘氏后裔,云中(大同)旺族,自五代至宋朝八代为将。折御卿为一代抗辽名将,号称“佘王”,契丹兵将望见即抱头鼠窜。折赛花为折御卿胞亲,即佘太君原型,亦能征善战,英勇无比。折克行守边30年,爱护士兵,出奇制胜,战功最多,人呼“折家兵”。府州(陕西省府谷)是折氏家族世袭封地。折姓望居西河郡(今山西、陕西两省间黄河沿岸地区)。

西河郡:古代所指不一。春秋卫西境沿黄河,称西河,即今河南省浚县、滑县等地。战国时黄河在今河南省安阳东,故安阳可称西河,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“子夏居西河教授”是也。魏取秦今陕西省黄河沿岸地,置西河郡,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,西岸为西河。汉有西河郡,有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。魏时,北部为羌胡所得,仅有晋西,治兹氏,即今山西省汾阳。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。

一、shé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内蒙古之乌海、甘肃之舟曲、山西之太原、河北之蔚县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常列切。此出西河。宋为大姓,世守麟,犹古诸侯。”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(自)匈奴,折兰王之后。支孙有折氏、兰氏。”

3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“东汉有折象(亦作析象),其祖先封为折侯,因以为氏。”折象之先为张江,封折侯。曾孙国为玉林太守,徙居广汉,子孙遂以折为氏。(按:《姓氏辨误》云:“析属弘农郡,字从‘木’,不从‘扌’。今《汉书·析象传》,刊本皆误作‘折’”。)又,“折象”之“折”,《汉语大字典》音zhé。西秦有折斐;五代后周有折从阮;宋代有折惟昌。

二、zhé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景县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运城、太原、长治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古羌族、古匈奴族有此姓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源不一:

1、或为张姓所改。汉代有折象,《后汉书·方求传》载:“折象,字伯式,广汉雒人,其先张江者,封折侯,……因封氏焉。”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则称:“折氏望出河西,宋为大姓,世守麟州,犹古诸侯。”

2、或出自古匈奴族,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匈奴折兰王之后,支孙有折氏、兰氏。”

3、或为古羌族人姓,由复姓莫折氏所改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羌族》。一音shé,亦现行姓氏。

三、

折姓分布:山西汾阳、保德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折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齐大夫折文子之后,见《姓氏大全》。

2、东汉时武威太守南阳人张江封折侯(折侯国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70里),曾孙名国,为郁林太守,徙居广汉,以所封为氏。

3、羌族有折氏,世家云中,为北蕃大族,自唐以来,世为麟、府节度使。一说,云中折氏,鲜卑人也,唐麟州刺史折嗣祚碑云:大魏之后,宇文之别绪。一说,源出西羌折掘氏。

4、匈奴折兰王之后,支孙中有折、兰等氏。

5、西夏党项族中有折氏。

6、彝族姓。属吉自家支。

折姓名人:

折像,东汉广汉雒人,通京氏易,好黄老言。折从阮,云中人,唐庄宗时府州刺史。

郡望:河西、西河。

历史名人

折姓古代名人

折从远五代十国,字可久,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名,改从阮。从阮的父亲折嗣伦是麟州刺史,后唐庄宗李存勘镇太原,以为牙将,后为府州刺史。后晋出帝(石敬瑭子)与契丹败盟,从阮以兵攻契丹,取其城堡十余,升为本州团练使,兼领朔州刺史、振武军节度使,后汉高祖刘知远代后晋为帝,于州府建永安军,以从阮为节度使,加检校太师。隐帝时,又迸封歧国公。后来他儿子折德庆被任为府州团练使。后周显德六年(959年)自检校太保加检校太傅。

折赛花北宋,即佘太君,陕西府谷人。史学家毕沉《吴中金石记》说:“折太君,杨业妻,折德底女。”她原名折赛花,太君是后来的封号。折姓罕见,东汉有折象,其祖封折侯,因以为氏,聚居于陕晋边一带。折赛花是陕北府谷人,自唐、五代、宋,折家都是将门豪族。折赛花曾祖父折嗣伦、祖父折从阮、父亲折德扆(Yī,音衣)、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、折可适等,皆为名将。《五代史》有折从阮、折德底的传记。折家祖孙数代东抗契丹,西御西夏,号称,“折家军”,“控扼西北,中国赖之。”折赛花生长在世代名将的家庭环境中,自幼即爱骑马射箭,舞剑耍刀,且学习兵法,颇通兵略,协助父兄把关御敌。一年秋天,契丹派耶律敌烈率兵五万侵犯府州,老将折德扆在敌我力量悬殊下,又兼身体欠佳,折赛花毅然向父亲提出代父把关。她一方面采取拖延战术,一方面急派人到火山王杨弘信那里求援。杨弘信是杨业的父亲,与折德扆是世交,弘信即亲率军队前往府州援救,辽兵在杨、折两军夹击下大败,耶律敌烈也被杨弘信杀死。这次胜利,表现了折赛花的军事才能。

折克行北宋,边将。字遵道,折御卿重孙,陕西府谷人,曾供职军府。西夏入侵环庆时,他从河东出师救援,抢占葭芦川(保德西南),斩敌400余人,招降1000多户,获马畜上万匹。因功升为知府州。朝廷讨伐西夏,折克行率部为先驱。西夏大酋咩保吴良率万骑来战,折克行待敌过山隘时突然袭击,大破夏兵,杀咩保吴良。镇守葭芦川,筑八寨,多谋善断,能克敌制胜。守边30年,爱护士兵,出奇制胜,战功最多,人呼“折家兵”,官至秦州观察使。卒后赠武安军节度使。

折可适北宋,边将。折克行子,陕西府谷人,少年习武,非常勇敢,武卫上将军郭逵看后,感叹道:“真将种也!”荐试后补殿侍。后随种谔出塞,遇敌将,独自取其首级,奔马而回,名声大振。米脂之役杀敌甚多。战斗中因给养不济,士兵因饥饿而逃,他只身骑马追赶,晓之以理,逃兵感激涕零,各自归队。西夏10万人入侵,折可适佯装敌首领视察,呼出守烽人后斩杀,使烽火不能传递,敌军卷甲而逃。在尾丁涂大破敌军,又伏击西夏国母从山间小道逃路,敌人相互践踏,跳崖死者不计其数。嵬名阿里、昧勒都逋是西夏凶暴狡猾的酋长,宋廷召折可适密图之,正遇二酋以畜牧为名在边境会晤,遂派兵偷袭,俘获其族属3000余人,一举攻下天都山。宋帝特在文德殿为他庆功,升为东山阁门使、洺州防御使、泾原钤辖、知州事,后徙官武安军节度观察留后、步军都虞侯。

郡望

西河郡:古代所指不一。春秋卫西境沿黄河,称西河,即今河南省浚县、滑县等地。战国时黄河在今河南省安阳东,故安阳可称西河,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“子夏居西河教授”是也。魏取秦今陕西省黄河沿岸地,置西河郡,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,西岸为西河。汉有西河郡,有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。魏时,北部为羌胡所得,仅有晋西,治兹氏,即今山西省汾阳。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。

一、shé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内蒙古之乌海、甘肃之舟曲、山西之太原、河北之蔚县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常列切。此出西河。宋为大姓,世守麟,犹古诸侯。”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(自)匈奴,折兰王之后。支孙有折氏、兰氏。”

3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“东汉有折象(亦作析象),其祖先封为折侯,因以为氏。”折象之先为张江,封折侯。曾孙国为玉林太守,徙居广汉,子孙遂以折为氏。(按:《姓氏辨误》云:“析属弘农郡,字从‘木’,不从‘扌’。今《汉书·析象传》,刊本皆误作‘折’”。)又,“折象”之“折”,《汉语大字典》音zhé。西秦有折斐;五代后周有折从阮;宋代有折惟昌。

二、zhé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景县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运城、太原、长治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古羌族、古匈奴族有此姓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源不一:

1、或为张姓所改。汉代有折象,《后汉书·方求传》载:“折象,字伯式,广汉雒人,其先张江者,封折侯,……因封氏焉。”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则称:“折氏望出河西,宋为大姓,世守麟州,犹古诸侯。”

2、或出自古匈奴族,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匈奴折兰王之后,支孙有折氏、兰氏。”

3、或为古羌族人姓,由复姓莫折氏所改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羌族》。一音shé,亦现行姓氏。

三、

折姓分布:山西汾阳、保德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折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齐大夫折文子之后,见《姓氏大全》。

2、东汉时武威太守南阳人张江封折侯(折侯国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70里),曾孙名国,为郁林太守,徙居广汉,以所封为氏。

3、羌族有折氏,世家云中,为北蕃大族,自唐以来,世为麟、府节度使。一说,云中折氏,鲜卑人也,唐麟州刺史折嗣祚碑云:大魏之后,宇文之别绪。一说,源出西羌折掘氏。

4、匈奴折兰王之后,支孙中有折、兰等氏。

5、西夏党项族中有折氏。

6、彝族姓。属吉自家支。

折姓名人:

折像,东汉广汉雒人,通京氏易,好黄老言。折从阮,云中人,唐庄宗时府州刺史。

郡望:河西、西河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shé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内蒙古之乌海、甘肃之舟曲、山西之太原、河北之蔚县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常列切。此出西河。宋为大姓,世守麟,犹古诸侯。”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(自)匈奴,折兰王之后。支孙有折氏、兰氏。”

3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“东汉有折象(亦作析象),其祖先封为折侯,因以为氏。”折象之先为张江,封折侯。曾孙国为玉林太守,徙居广汉,子孙遂以折为氏。(按:《姓氏辨误》云:“析属弘农郡,字从‘木’,不从‘扌’。今《汉书·析象传》,刊本皆误作‘折’”。)又,“折象”之“折”,《汉语大字典》音zhé。西秦有折斐;五代后周有折从阮;宋代有折惟昌。

二、zhé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景县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运城、太原、长治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古羌族、古匈奴族有此姓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源不一:

1、或为张姓所改。汉代有折象,《后汉书·方求传》载:“折象,字伯式,广汉雒人,其先张江者,封折侯,……因封氏焉。”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则称:“折氏望出河西,宋为大姓,世守麟州,犹古诸侯。”

2、或出自古匈奴族,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匈奴折兰王之后,支孙有折氏、兰氏。”

3、或为古羌族人姓,由复姓莫折氏所改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羌族》。一音shé,亦现行姓氏。

三、

折姓分布:山西汾阳、保德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折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齐大夫折文子之后,见《姓氏大全》。

2、东汉时武威太守南阳人张江封折侯(折侯国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70里),曾孙名国,为郁林太守,徙居广汉,以所封为氏。

3、羌族有折氏,世家云中,为北蕃大族,自唐以来,世为麟、府节度使。一说,云中折氏,鲜卑人也,唐麟州刺史折嗣祚碑云:大魏之后,宇文之别绪。一说,源出西羌折掘氏。

4、匈奴折兰王之后,支孙中有折、兰等氏。

5、西夏党项族中有折氏。

6、彝族姓。属吉自家支。

折姓名人:

折像,东汉广汉雒人,通京氏易,好黄老言。折从阮,云中人,唐庄宗时府州刺史。

郡望:河西、西河。

堂号

西河郡:古代所指不一。春秋卫西境沿黄河,称西河,即今河南省浚县、滑县等地。战国时黄河在今河南省安阳东,故安阳可称西河,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“子夏居西河教授”是也。魏取秦今陕西省黄河沿岸地,置西河郡,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,西岸为西河。汉有西河郡,有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。魏时,北部为羌胡所得,仅有晋西,治兹氏,即今山西省汾阳。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。

一、shé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内蒙古之乌海、甘肃之舟曲、山西之太原、河北之蔚县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常列切。此出西河。宋为大姓,世守麟,犹古诸侯。”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(自)匈奴,折兰王之后。支孙有折氏、兰氏。”

3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“东汉有折象(亦作析象),其祖先封为折侯,因以为氏。”折象之先为张江,封折侯。曾孙国为玉林太守,徙居广汉,子孙遂以折为氏。(按:《姓氏辨误》云:“析属弘农郡,字从‘木’,不从‘扌’。今《汉书·析象传》,刊本皆误作‘折’”。)又,“折象”之“折”,《汉语大字典》音zhé。西秦有折斐;五代后周有折从阮;宋代有折惟昌。

二、zhé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景县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运城、太原、长治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古羌族、古匈奴族有此姓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源不一:

1、或为张姓所改。汉代有折象,《后汉书·方求传》载:“折象,字伯式,广汉雒人,其先张江者,封折侯,……因封氏焉。”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则称:“折氏望出河西,宋为大姓,世守麟州,犹古诸侯。”

2、或出自古匈奴族,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匈奴折兰王之后,支孙有折氏、兰氏。”

3、或为古羌族人姓,由复姓莫折氏所改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羌族》。一音shé,亦现行姓氏。

三、

折姓分布:山西汾阳、保德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折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齐大夫折文子之后,见《姓氏大全》。

2、东汉时武威太守南阳人张江封折侯(折侯国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70里),曾孙名国,为郁林太守,徙居广汉,以所封为氏。

3、羌族有折氏,世家云中,为北蕃大族,自唐以来,世为麟、府节度使。一说,云中折氏,鲜卑人也,唐麟州刺史折嗣祚碑云:大魏之后,宇文之别绪。一说,源出西羌折掘氏。

4、匈奴折兰王之后,支孙中有折、兰等氏。

5、西夏党项族中有折氏。

6、彝族姓。属吉自家支。

折姓名人:

折像,东汉广汉雒人,通京氏易,好黄老言。折从阮,云中人,唐庄宗时府州刺史。

郡望:河西、西河。

[ 折 ]字的同音字 - [ zhe,she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