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宝网 -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dàn,tán ]

读音:dàn,tán

拼音:dan,tan

简繁:澹

五笔:IQDY

五行:水

部外:暂无

五笔:IQDY

笔画:16画

吉凶:暂无

仓颉:ENCR

结构:左右

郑码:VROS

四角:37161

区位:6903

统一码:6FB9

异体字:?,贍,?

英汉互译:calm,quiet,tranquil

笔顺:点、点、提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横、撇、撇、点、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1119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
1995年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
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
起源

澹姓主要源自:姬姓。

澹姓起源一

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孔子弟子澹台灭明,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。澹台灭明,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(今山东平邑),姬姓,鲁国贵族季氏世家的后裔,名灭明,字子羽,是孔子的弟子,比孔子小三十九岁,七十二贤哲之一。据说他的体态和相貌都很丑陋,“长相额低口窄,鼻梁低矮,不具大器形貌”,因而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,难以成才,故不为孔子所器重。至于为何复姓澹台,历史上有两种记载:一是鲁国有澹台山(今山东嘉祥),澹台灭明曾在此居住,以山为姓,因称澹台氏。二是澹台灭明南游,曾结庐居于吴国的澹台湖(今江苏吴县),遂以地名命姓,取名澹台灭明,其后裔遂以澹台命姓,称澹台氏。后来,由于地貌形态的变迁,澹台灭明当初结庐的地方陷落成了一个湖泊,故名“澹台湖”,是今天位于吴县市区中部的一个湖泊。绿水青萍,碧波荡漾,建于唐朝时期的宝带桥至今仍横卧湖面。

唐开元二十七年(公元739年),唐玄宗李隆基追封澹台灭明为“江伯”;宋大中祥符二年(公元1009年),宋真宗赵恒加封其为“金乡侯”;明嘉靖九年(公元1530年),明世宗朱厚熜又改称其为“先贤澹台子”。后澹台氏复姓大多省文简化为台氏和澹氏。在史籍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中记载,明朝时期有一位湖北长阳知县澹文升,他就是澹台氏的后裔。

该支澹氏正确读音作tán(ㄊㄢˊ),皆尊奉澹台灭明为得姓始祖。

澹姓起源二

源于啖氏,出自唐朝时期啖氏一族,属于因避讳改姓为氏。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,帝王的名讳、谥讳十分厉害,凡臣子、百姓中同音、同形、同型、同义的姓氏与名字,皆为大忌、大不敬,必得改之,否则将祸及全族。唐朝后期,由于唐武宗名叫李炎(公元841~846年在位),当时的大臣啖鳞为了避及字讳“炎”,被迫改啖氏一族之姓为同音字的澹氏,改称澹鳞,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皆世代相传澹氏至今。

该支澹氏正确读音作dàn(ㄉㄢˋ),皆尊奉啖鳞为得姓始祖。

澹姓起源三

源于姬姓,出自秦朝时期著名隐士周贞实,属于以居邑名称改姓为氏。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县(今永州芝山区)的澹山有一名胜,为天然古迹,这就是澹山的澹岩,又称“淡岩”。澹岩为世人所知,始自秦朝时期。在清朝时期编修的《零陵县志》中记载:“秦始皇时,周贞实避世,遂居于此。”著名的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也写道:“有贞实者,秦时人,遁世于此,始皇三诏不赴,复尸解焉。”澹岩名声远播,游客纷至沓来,发于汉朝,盛于宋朝,这恐怕与人类社会的“名人效应”有密切关系。著名的汉朝史学司马迁曾在诗中写道:“澹山澹姓人安在,征君避秦亦未归。石门竹径几时有,瑶台琼室至今疑。洞中明洁坐十客,亦可呼乐醉舞衣。阆州城南果何似,永州澹岩天下稀。”

唐朝中期,一代“旅游大师”元结亦借任道州刺史之便,游遍永州山水,作文赋诗题铭,祁阳浯溪、芝山朝阳岩、江华阳华岩、宁远无为洞等一方形胜从此名噪天下。当时,元结作文、颜真卿书丹于浯溪摩崖的《大唐中兴颂》大字真书碑,结体雄秀端庄,天骨开张,方中见圆,正而不拘,庄而不险,雄强茂密,大气磅礴,多力丰筋,具有盛唐气象,也显示其正直、质朴、倔强与内美外溢的个人风格。后人拜读之际,莫不感奋服膺,叩首揖拜,世称“三绝”,故宫博物馆有其明朝初期的拓本。北宋词人吴千能有阕著名的《水调歌头》:“澹氏人安在,缥缈九霄间。我来唯有石屋,周览百寻宽。一曲中分夷险,两牖空光平布,满洞贮清寒。高歌自堪仰,何必论金丹。周贤士,知此意,薄秦官。一床一枕,依然犹伴白云间。门外俗尘如海,门里道心如水,谈笑足回澜。此事无今古,不信叩嵛山。”北宋时期的大诗人、大书法家黄庭坚亦曾到澹岩一游,写下了名传后世的诗篇。诗曰:“去城二十五里近,天与隔尽俗子尘。春蛙秋蝇不到耳,夏凉冬暖总宜人。岩中清磬僧定起,洞口绿树仙家春……”在黄庭坚看来,澹岩简直就是人间仙境。他的诗传开以后,招来了更多的文人墨客,有的也附庸风雅,挥毫泼墨,题诗文以纪游。到了南宋时期,四大家之一的诗人杨万里,也不远千里而来,游罢澹岩后,留下了著名的《宿淡山》一诗。据今永州市地志办公室统计,澹岩有宋朝至清朝石刻二百余方,其中宋刻一百八十余方。《零陵历代诗选》辑录的澹岩诗词有二十首,作者大部分为外省人士。浙江嘉兴人娄续祖《题永州澹岩》诗云:“岩扃寂寂几经春,中有神仙隔世尘。不假栋梁为大厦,尽藏今古往来人。”

明崇祯十年(公元1637年),徐霞客从朝阳岩向澹岩进发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五更闻雨声泠泠,达旦,雷雨大作,不为所阴。”可见其决心之大。他游了岩内,还登上淡山高处,纵目眺望,欣赏澹岩周围的田园风光,又写道:“东瞰官舍后回谷,顿若仙凡分界。”西眺山下平畴,另成一境,桑麻其中,有进贤江发源自南龙洞,东来直逼山麓。”进贤江即贤水河,“东来直逼山麓”的旧貌今日不复存在了。文化大革命后期,零陵地区革命委员会组织治理贤水河,将富家桥附近的河段拉直,两岩石砌护坡,修成河堤。堤内农田也不再种植桑麻,而是盛产稻米、鲜鱼了。贤水河穿过桥洞,融入新辟景区“水上大世界”的碧波之中。澹岩为何取景为“澹岩秋月”?在历史文献《零陵县志》中记有载:在澹岩一带见到月亮很不容易,只有在农历8月15日半夜时分,皎洁的月光才能穿过岩顶的天然石洞射入岩内,照亮月台,形成半圆形状。“澹岩秋月”因此而得名。周贞实,是零陵人,为一时大贤,在澹岩秋月间寄情流连,秦始皇诏命进宫为官,他却抗旨终老不复入仕。在隐居期间,曾在寄情流连,兴致高处在双碑的承平洞题下“贞实来游”四字,成了永州可考的最早碑刻。据传,其字迹刀法锋棱劲挺、起止有序,与甲骨文刀法如出一辙,非等闲之辈所能为。汉朝期的文学大师蔡邕,就曾系舟潇水之旁,上道州含晖岩题刻了“水天一色”四个大字,其字劲健雄俊,奇正相生,潇洒古朴,变化多端,而又不失清刚豪迈之气。澹岩以它独特风光和人文历史名闻遐迩,1959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66年建华机械厂于岩内建厂房,填洞塞边,石刻大部分被毁,岩壁石刻现仅存三十余方。

1983年,澹岩莫名其妙地被取消了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称誉。后因洞内现存石刻大多为宋、明时期石刻,有名的有柳拱辰题刻、零陵郡守卫樵诗刻、张学勉诗刻、管大勋诗刻等等,因此于1996年又恢复了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其取消文物保护的十三年间,一些石刻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,十分可恶复可恨。

据澹山一带的澹氏族人自述,其族就是周贞实的后裔子孙,其姓氏就源出于澹山地名,改周称澹,世代相传至今,正确读音作dàn(ㄉㄢˋ)。不过,此说带有浓郁的传说色彩,还有待进一步考察证实。

澹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,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的前五百位,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八百八十位。澹氏族人早期活动在山东一带,后向江苏、山西迁居,以太原为郡望。如今在江西、安徽、山东等地有零散分布。
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,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为市,山西省会所在,一直沿用至今。
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

斩蛟堂:孔子有弟子澹台灭明,道德高尚,走路不走小路,非因公事,不见官。子游很称赞他。有一天,他带了千金文璧渡河。船到河心时,突然起了大浪,出现两条蛟,夹着船不让走。澹台灭明说:“我这个人,只能够用仁义的方法取走我的东西,决不能用势力威胁我而抢劫我的东西!”说罢,就拔出剑来将两蛟斩死。蛟死后,浪也平了。澹台灭明便把璧投到河里,以祭奠死去的双蛟。谁知投了三次,璧又跳回到船上三次,澹台灭明哭笑不得,他最后只好把璧毁掉后走了。澹台氏族人因以“斩蛟”、“毁璧”为堂号。

毁璧堂:同斩蛟堂。

一、tán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(澹),读平声。或澹台氏所改。”

2、或为啖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又注:“唐啖鳞,避武宗讳(按:唐武宗名李炎。‘啖’音dàn,可能‘啖’之声符为‘炎’,故‘讳’)改为澹氏。”

3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据《姓苑》注云:“水名”。疑即指澹台河,此水乃山东沮河下游,自巨野县分流,经嘉祥为澹台河。此当以水名命地,以地为氏。当与注(1)同。一音dàn,亦姓。明代有澹文升,长阳知县。

二、dàn

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苑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考》注云:“以水名为姓氏。澹水在湖南安乡县东。”

2、为啖姓所改。郑樵注“啖”云:“啖氏……避(唐)武宗讳(李炎)改为澹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转引《千家姓》云:“江都族。”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有澹淡。

三、

澹姓起源:唐会昌年中,进士啖鳞为避武宗李炎之名讳改为澹氏。与澹台氏所改单姓澹不同。

四、

澹姓分布:湖北钟祥、台湾台北等地均有此姓。

澹姓起源:

1、澹台氏所改。

2、澹水,即湖南安乡东之后河,九澧之一,或以水为氏,见《姓苑》。

澹姓名人:

澹文升,明时潮阳人,宣德中任长阳县知县。

郡望:江都。

历史名人

澹姓古代名人

澹文升明朝,(生卒年待考),汀洲人(今福建长汀)。著名官吏。明朝正统年间进士出身,曾任湖北省长阳县知县。

澹交唐朝,(生卒年待考),苏州人。著名唐朝诗人。乾符中期昭隐寺僧人,著有诗三首:效古:“荣辱又荣辱,一何翻与覆。人生百岁中,孰肯死前足。玄鬓忽如丝,青丛不再绿。自古争名徒,黄金是谁禄。”,病后作:“未得忘身法,此身终未安。病肠犹可洗,瘦骨不禁寒。药少心情饵,经无气力看。悠悠片云质,独对夕阳残。”写真:“图形期自见,自见却伤神。已是梦中梦,更逢身外身。水花凝幻质,墨彩染空尘。堪笑予兼尔,俱为未了人。”

郡望
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,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为市,山西省会所在,一直沿用至今。
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

斩蛟堂:孔子有弟子澹台灭明,道德高尚,走路不走小路,非因公事,不见官。子游很称赞他。有一天,他带了千金文璧渡河。船到河心时,突然起了大浪,出现两条蛟,夹着船不让走。澹台灭明说:“我这个人,只能够用仁义的方法取走我的东西,决不能用势力威胁我而抢劫我的东西!”说罢,就拔出剑来将两蛟斩死。蛟死后,浪也平了。澹台灭明便把璧投到河里,以祭奠死去的双蛟。谁知投了三次,璧又跳回到船上三次,澹台灭明哭笑不得,他最后只好把璧毁掉后走了。澹台氏族人因以“斩蛟”、“毁璧”为堂号。

毁璧堂:同斩蛟堂。

一、tán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(澹),读平声。或澹台氏所改。”

2、或为啖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又注:“唐啖鳞,避武宗讳(按:唐武宗名李炎。‘啖’音dàn,可能‘啖’之声符为‘炎’,故‘讳’)改为澹氏。”

3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据《姓苑》注云:“水名”。疑即指澹台河,此水乃山东沮河下游,自巨野县分流,经嘉祥为澹台河。此当以水名命地,以地为氏。当与注(1)同。一音dàn,亦姓。明代有澹文升,长阳知县。

二、dàn

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苑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考》注云:“以水名为姓氏。澹水在湖南安乡县东。”

2、为啖姓所改。郑樵注“啖”云:“啖氏……避(唐)武宗讳(李炎)改为澹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转引《千家姓》云:“江都族。”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有澹淡。

三、

澹姓起源:唐会昌年中,进士啖鳞为避武宗李炎之名讳改为澹氏。与澹台氏所改单姓澹不同。

四、

澹姓分布:湖北钟祥、台湾台北等地均有此姓。

澹姓起源:

1、澹台氏所改。

2、澹水,即湖南安乡东之后河,九澧之一,或以水为氏,见《姓苑》。

澹姓名人:

澹文升,明时潮阳人,宣德中任长阳县知县。

郡望:江都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tán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(澹),读平声。或澹台氏所改。”

2、或为啖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又注:“唐啖鳞,避武宗讳(按:唐武宗名李炎。‘啖’音dàn,可能‘啖’之声符为‘炎’,故‘讳’)改为澹氏。”

3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据《姓苑》注云:“水名”。疑即指澹台河,此水乃山东沮河下游,自巨野县分流,经嘉祥为澹台河。此当以水名命地,以地为氏。当与注(1)同。一音dàn,亦姓。明代有澹文升,长阳知县。

二、dàn

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苑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考》注云:“以水名为姓氏。澹水在湖南安乡县东。”

2、为啖姓所改。郑樵注“啖”云:“啖氏……避(唐)武宗讳(李炎)改为澹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转引《千家姓》云:“江都族。”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有澹淡。

三、

澹姓起源:唐会昌年中,进士啖鳞为避武宗李炎之名讳改为澹氏。与澹台氏所改单姓澹不同。

四、

澹姓分布:湖北钟祥、台湾台北等地均有此姓。

澹姓起源:

1、澹台氏所改。

2、澹水,即湖南安乡东之后河,九澧之一,或以水为氏,见《姓苑》。

澹姓名人:

澹文升,明时潮阳人,宣德中任长阳县知县。

郡望:江都。

堂号
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,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为市,山西省会所在,一直沿用至今。
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

斩蛟堂:孔子有弟子澹台灭明,道德高尚,走路不走小路,非因公事,不见官。子游很称赞他。有一天,他带了千金文璧渡河。船到河心时,突然起了大浪,出现两条蛟,夹着船不让走。澹台灭明说:“我这个人,只能够用仁义的方法取走我的东西,决不能用势力威胁我而抢劫我的东西!”说罢,就拔出剑来将两蛟斩死。蛟死后,浪也平了。澹台灭明便把璧投到河里,以祭奠死去的双蛟。谁知投了三次,璧又跳回到船上三次,澹台灭明哭笑不得,他最后只好把璧毁掉后走了。澹台氏族人因以“斩蛟”、“毁璧”为堂号。

毁璧堂:同斩蛟堂。

一、tán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(澹),读平声。或澹台氏所改。”

2、或为啖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又注:“唐啖鳞,避武宗讳(按:唐武宗名李炎。‘啖’音dàn,可能‘啖’之声符为‘炎’,故‘讳’)改为澹氏。”

3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据《姓苑》注云:“水名”。疑即指澹台河,此水乃山东沮河下游,自巨野县分流,经嘉祥为澹台河。此当以水名命地,以地为氏。当与注(1)同。一音dàn,亦姓。明代有澹文升,长阳知县。

二、dàn

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苑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考》注云:“以水名为姓氏。澹水在湖南安乡县东。”

2、为啖姓所改。郑樵注“啖”云:“啖氏……避(唐)武宗讳(李炎)改为澹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转引《千家姓》云:“江都族。”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有澹淡。

三、

澹姓起源:唐会昌年中,进士啖鳞为避武宗李炎之名讳改为澹氏。与澹台氏所改单姓澹不同。

四、

澹姓分布:湖北钟祥、台湾台北等地均有此姓。

澹姓起源:

1、澹台氏所改。

2、澹水,即湖南安乡东之后河,九澧之一,或以水为氏,见《姓苑》。

澹姓名人:

澹文升,明时潮阳人,宣德中任长阳县知县。

郡望:江都。

[ 澹 ]字的同音字 - [ dan,tan ]